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鼓勵多角度



有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自評與子女溝通多採用開明態度,說讚賞鼓勵言詞,事實僅有四成子女感受到「愛的語言」。在處理學習表現時,逾六成父母說話表達負面,部分更採取權威態度,命令子女服從。調查機構建議父母勿對子女過分強硬,否則子女易變得反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今年五月至八月訪問逾八百名父母及高小學生,發現父母及子女溝通期望有落差。在處理學業表現時,七成七父母欲以鼓勵方式教導,實際做到僅五成九人,子女評定父母屬開明溝通,更只有三成七人。子女認為父母採用權威態度,多用「快啲」及「罰」等字眼。在處理日常生活及獎勵懲罰方面,父母自評及實際情況相若。可見父母面對子女學業也感到多一點壓力。

父母要求子女這個、責備子女那個,結果往往弄得父母生氣、子女委屈。強迫、威嚇、打罵、逼迫子女就範,子女屈服後,會埋下積怨,子女不但漸漸會有暴力傾向,人格發展不健全,甚至長大後也會對父母拳腳相向。這是因為子女對於外來壓力的保護結果。

其實,只要多些鼓勵與讚美,子女表現就會不一樣!當父母對子女愈和藹,子女也就愈願意和父母共處。如果子女覺得父母親是支持自己,而不是時時刻刻雞蛋裡挑骨頭,相信會非常肯定自己的表現,也會對父母產生好感。如果父母下決定前會詢問他們的意見,子女會認為父母親非常尊重他。長此以往,自然關係親密,容易相處,也會樂意接受父母親的教誨。

假設在復活節的時候,當你好不容易幫小女兒換好衣服,把一切準備妥當,正要出門趕往教堂時你突然發現,小女兒居然把身上的新衣服、新帽子全部脫掉,她得意洋洋的穿著小黃鳥睡衣、戴著你的浴帽。如果是在平時碰上這種狀況,你可能會高興得呵呵大笑,讚美女兒實在好可愛,稱讚她非常聰明,居然已經會自己換衣服了,然後你會鼓勵她:「讓媽媽看看,妳會不會自己再把衣服換回來呢。」這種先稱讚子女能力,然後鼓勵子女在適當地方應用,應該是一個很有效的轉向方法。

(圖片來源:Family Ryokan)


Saturday, August 24, 2013

保持心境愉快

家長面對子女搗蛋,少不免有情緒,但不可隨便流露出來,特別是當他發脾氣的時候,要比他冷淡,否則鼓勵他發脾氣。自己不發脾氣,仍然要表情嚴肅,等他知道做錯事。父母要堅守同一準則,立場要清晰,子女才能學會。由於大部分家庭都有工人,所以要指示工人跟隨,否則她成了教導的缺口。

其實反過來,父母時常心境開朗,子女也會感染到,學習到,最終成了一個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