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9, 2013

親子和藝術教育


近二十年香港很多家長都注重親子關係和藝術教育,不斷嘗試培養子女的藝術才能,學鋼琴,學小提琴,學芭蕾舞,參加很多的親子藝術工作坊。一起參加工作坊當然可以培養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學樂器當然增加入讀名校的機會。於是不斷訓練,不斷考試,把子女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在考試中有精準表現,最後在其他人面前炫耀。面對龐大競爭,有些父母找捷徑找藍海,嘗試找一些有水平考試的冷門樂器,或者很難學的樂器。試想,子女被苦苦追逼,父母也頭疼非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完全損害關係。



我們別忘記藝術本來的功能。藝術可以陶冶性情,滋養心靈,發揮想像力。光是播放音樂可以振奮人心,也可以安撫情緒。玩音樂的時候,子女可以發洩精力,表達情感,紓解情緒。我們也是通過音樂和繪畫了解別人的情感。

子女在幼兒時期,可以嘗試敲擊樂和管樂。因為動作簡單,容易學習。敲擊樂訓練手眼協調,管樂更可加強口部活動,有助語言發展。另外,敲擊樂器總比敲擊電器好,吹奏樂器總比發脾氣好。多讚賞,不限制,與子女一起玩音樂,子女自然享受過程,樂在其中。

到了兩歲,大部分開始喜歡畫畫。最好儘早教導,在畫簿上畫畫,否則牆壁遭殃。這個時期不需要限制畫畫類型,或者是否像真。他們手部動作並不細緻,但會直接畫出心中畫像,享受過程。慢慢把構圖組織起來。由圓圈,發展到眼仔,車車,火車,飛機,花花等等。



到了三至四歲,可以開始學習一種樂器,就是樂器之母-鋼琴。鋼琴,音準,音域寬,能夠全面了解音階音調。鋼琴可以表達的樂曲風格是變化多端,溫柔小品又得,波瀾壯闊又得,古典又得,現代又得。很多古典樂曲就是用鋼琴演奏。例如很優雅的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學好了音階音調,有助學習其他樂器。弦樂特別強調手指力度的控制和按弦位置的準繩度,不適宜太早學習弦樂。其實學習什麼樂器,都要求心神專注,生活紀律。這些是有助子女培養責任感,減輕其他方面的壓力。



最後送上蕭邦第9號夜曲No. 2。此樂曲為蕭邦20歲時的作品,帶有一貫的憂鬱風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